杠杆率过高是什么意思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写下“红色情书”,将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发布日期:2024-07-27 11:46    点击次数:191

杠杆率过高是什么意思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写下“红色情书”,将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演出600余场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大银幕,会是什么样?

5月27日,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重点项目之一,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致敬场”放映。

“滴滴滴”的电波声,把观众带回上海解放前的至暗时刻,王佳俊饰演的“李侠”和朱洁静饰演的“兰芬”出现在石库门弄堂,摇曳的旗袍、刀锋上的舞蹈、漫天的“摩斯密码雨”,战争与爱情,唯美与惊心彼此交织,扣人心弦。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朱洁静和王佳俊,都穿着印有摩斯密码的短袖,朱洁静还戴了一条用摩斯密码串成的项链。当晚,在19:49和20:24两个时段,浦江之畔的东方明珠塔亮灯“发送”摩斯密码“我爱你”和“永远”。这一别具创意的“表白“引市民和游客解密,也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写了一封“红色情书”。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荣誉呈现,上海歌舞团携手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这部电影将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于6月15日进行世界首映,6月18日起全国公映。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跨过虚与实、舞台与银幕的分界线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由韩真、周莉亚担任总编导的上海歌舞团原创同名舞剧,原班舞蹈演员倾情出演,郑大圣担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总制片人。

第一次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时,郑大圣很震惊:“想不到舞剧可以讲谍战故事,还把故事讲得如此惊险,如此扑朔迷离。第二个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舞剧的语汇,已经体现了许多电影化的思维,这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新舞剧的代表作。”

对郑大圣来说,创作上最大的挑战是90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如同一部默片,必须尽可能多地调动视听语言,重新演绎、诠释这部舞剧,演员不说话,所以光影、镜头、效果得说话。

“我们只是做了一部超长默片,电影的历史从默片开始,电影对肢体从不陌生,这是根植于电影的基因。”郑大圣说,“电影中保留了舞剧当中最核心的华彩段落,而最重要的,是传递以男女主人公为代表的角色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信念,这样的内心力量可以用舞蹈的语言,也可以用电影的语言传递。”

开机合照

拍摄现场

在保留舞台表演的主体呈现外,影片取景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将故事穿插于虚与实之间。电影中还出现了观众席,郑大圣说:“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传奇故事不是一个隔绝在历史中的传说,而是能与今天的观众直接地关联。”

拍舞剧电影的过程,跟朱洁静想象中不太一样。“大圣导演拆解、重构了舞台版本的《电波》,他用了不同的电影手法,将历史资料、实景拍摄、舞台拍摄融合在一起,让几重空间、几条线相互交叠。”

在5月27日晚点映之前,朱洁静看过样片,看着银幕上的自己,她总是在“挑毛病”。“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想再拍一遍。影视跟舞台之间有一条分界线存在,我们跨越界限去了一个新的领域。”

但郑大圣对朱洁静和王佳俊的表演很满意。“对于好的演员来讲,没有戏剧跟电影的差别。我非常喜悦地看到,他们二位的近景、特写、丰富的微表情,完全能让人忘掉他们舞者的身份,他们的面孔、表情,完全能经受住镜头的考验。”

电影应用了杜比全景声、4K超高清、MOCO(动作捕捉摄影机)、伸缩炮、LED虚拟摄影等技术,舞蹈的动人魅力和情节的惊心动魄有机融为一体,新技术、新表达带来新质生产力。

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说:“希望《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舞剧电影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电波迷’和暂时未有机会看过舞剧的观众感受上海的红色血脉,开拓剧场和影院‘双向互哺’的新模式,线上线下共助‘电波’远传,让经典永驻。”

6月18日全国上映

不只去跳舞,更要去生活

从舞剧到电影,王佳俊用“造梦”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电影带我们穿越回了某一个时代的某一个场景,你走过那条街,就感觉自己是那个戏中人了”。

在车墩基地,摄制组搭建了一个“李侠”的家,所有的窗帘、床单、被罩、枕头都让王佳俊和朱洁静自己去挑选,书桌、沙发、毛巾、肥皂放在哪儿,也都由他们自己决定。王佳俊说:“之前在舞台上有属于我们的家,我们都靠想象。在电影中,有一个如此之具体的家,我的钢笔是什么颜色,床头柜塞什么都如此具体,就像真的在那里生活过一次。”

朱洁静也对电影的“真”深有感触:“舞剧跟电影有一个很微妙的跨越,我们在舞台上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表演,但到了片场,这种真切就特别‘落地’,比如摘菜、织毛衣等细节,有了这次电影的经验后,再回到舞台,一定能比之前状态更好”。

拍摄过程中,郑大圣总对演员们说“跟着感觉来”,所以电影里不少舞蹈动作和舞台上有些不同。王佳俊说:“当我们想展示最完美的状态时,导演往往说,你们太完美了,他希望我们给他的是意料之外的东西。拍电影时,进入环境之中,你的紧张、开心,会变得更加真实。”

有时候跳到最后已经筋疲力尽,但导演要求表情管理还要若无其事,这对演员们来说是个挑战。朱洁静说:“在舞台上你可以更肆意地用你的身体去说话。但在镜头里,当你身体在用力的时候,你的表情还是要像在生活一样那么自然。”

有一场戏兰芬与妮娜撞包的戏,朱洁静印象深刻,这场戏连拍了28条,一直过不了。“晚上做梦的时候我还在撞那个包,但表演的那种快乐,是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重新回到舞台,两位主角都觉得对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已经有观众感觉到我们有不一样的变化,电影更像是舞台上的想象力的具象化,或者说是番外篇,又或者是平行世界的另一个《永不消逝的电波》。”朱洁静说。

电影即将正式上映,朱洁静也想问问舞台版《电波》的观众,对于这样一个全新样式的《电波》,他们抱有怎样的态度。“对我们来说,《电波》能有更多的形式被时间记住,对我们、对《电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今后也许会有更多的舞剧会翻拍成电影,我们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来,通过更多影视导演的介入,这种跨界的融合与互通,会给中国的舞台市场增添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致敬英雄,让电波永不消逝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1937年,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负责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危机重重中,他与革命爱人裘慧英潜伏12年,始终秘密战斗在“上海——延安”的空中通讯线上。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不幸被捕,一句“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文,敲下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精神。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时年39岁。20天后,上海宣告解放。

这个真实的故事屡次被改编成艺术作品,其中,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成为影响力极其广泛的中国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突破性的编导创意和优秀的表现力,首演即一炮打响,2019年获得第十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华大奖。如今,上海歌舞团携手尚世影业推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度焕新故事表达。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从电影到舞台,又回归电影,“电波”的故事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上空画出了一道艺术的螺旋,用持续的生命力,记录下一段铭刻历史的英雄赞歌。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既是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先烈致敬,也是主创们以创新表达拓展红色“电波”IP影响力的努力。

“致敬场”放映现场,一个小型展览也在美琪大戏院大堂展出,李白烈士家书、“双百”人物座谈会入场证、“双百”名册等珍贵红色文物,吸引到场观众驻足观赏。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还将纳入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红色电影之旅”主题教育活动杠杆率过高是什么意思,以及由团市委发起的“光荣之城 青年行”上海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

电波郑大圣朱洁静王佳俊舞剧发布于:上海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